实习报告|好的咨询师,都会承认自己的有限性

2019-07-11 22:19:26640

实习学员:陈莉娜(1879二期班学员)

实习机构:新乐市人民检察院

督导老师:邓志平(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校区咨商心理学博士,台湾彰化师大辅导与咨商学系助理教授。专长为:职业生涯心理学、职业兴趣架构、生涯咨商)

一、实习项目时数基本资料

1.个别咨询共计35 案

2.小团体咨询名称:越书写,越明白怎样爱自己;共计16 小时

3.专业督导姓名:邓志平,共督导 8小时

二、专业实习的意义与价值

以前,我一直不敢做咨询,这次的实习让我不得不去面对来访者,去面对我做咨询时的紧张、无奈和软弱,面对督导老师以及老师眼中真实的自己。

正式实习之前,我总感觉自己还不专业,只在问题解决的基本功上磨练,少有个案概念化,对心理咨询的理解是不完整的,对心理助人的理解是不完整的。

正式实习后,开始了实战,才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心理咨询,才理解了每个理论取向的内涵和意义,才真正领会了专业的价值。同时,开始真正以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。

实习接案是最能检验咨询师心理成熟度的阶段。专业实习阶段,也是自我成长最快的阶段,让我开始真正走上专业咨询师的道路。

三、受督导经验与心得

(一)个案咨询中的心得

1、觉察到个人议题对咨询的影响。

每次给来访者做咨询前,我都会深吸一口气,并在内心深处对自己说三遍:“把自己全部放空,我是能让来访者全然照清楚自己的镜子。”

然而,每次做咨询时,总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价值观与潜意识的看法夹杂进去。这样就会与来访者兜圈,甚至是拉扯起来。第四次督导的时候,我跟老师说,时间掌控、自我效能,都让我很有紧迫感。我内心开始怀疑:我真的适合做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吗?我为何会如此急迫?

老师宽容地说大家都会不同程度地有这些感受。

我一直想要一语中的,不对来访者有指责或过快的牵引,但是在咨询中总是犯忌。如果前半部分的咨询精准度不够,后半部分就会急躁地给来访者一些教导。要么就是直接回避来访者某部分的议题。

通过督导,我开始意识到,我一直感受到的时间压力与效能感,根本原因是从小生活在父母、老师的评判中,环境里充满了别人的期待,我不允许自己不卓越,也不允许自己有任何拖泥带水的情绪,因为我认为陷在情绪里是没有用的,哭是没有用的,所以我会匆匆忙忙地生活、工作,却又会产生疲于奔命的耗竭感。

我将从小养成的生存策略习惯性地带到现在的生活工作中,给身体也造成了影响,紧张的时候,连呼吸都发紧。

经过深思和整理,我努力做出调整和改善。我在刻意练习深呼吸,时常提醒自己:不要总是感到不自信,觉得自己不能做咨询。有情绪时,停留在情绪里,看看会发生什么,想想是因为什么,探索应该怎么办,去尝试新的方法。

2、第二个心得是:共情在咨询中非常重要,需要有信心和耐心。

虽然在学习的时候,老师反复强调过共情的重要性。但是真正去做的时候,才知道很难。咨询师并不需要成为一个导师,去指引或建议来访者应该做什么或应该怎么思考。

咨询师要做的是陪伴,平静地接纳,让他们感受到安全,让他们去讲述自己的想法,让他们去发掘自己的潜意识,发挥自身解决问题的潜能。

3、第三个心得是:我要听懂对方在讲什么。

不得不承认,听懂来访者在讲什么,真的很不容易。有时是自己思维所限,会跟来访者一起困在一个想法里,原地转圈。有时觉得对方既然已经回应了,那么我应该听懂对方了。但接受督导后发现,我还是有很多想当然的时候,把自己的想法、推断,算到来访者头上,却并没有跟对方确认。

4、第四个重要心得是:要带领来访者深入讨论。

良好的咨询关系对晤谈效果的影响最为重要,真诚的陪伴、倾听就能有很好的效果。但是仅仅陪伴、倾听是不够的,还需要依靠踏实深入的晤谈,一步步强化、深化咨访关系,咨询联盟才建立得牢靠。咨询师需要比来访者看得更深入、思考得更深刻、认识得更清晰,才有可能带领来访者看得更深、更远、更清晰。

(二)小团体咨询心得

实习中,我以带领读书会的形式,带领了一个8人的小团体,主题为:越书写,越明白怎样爱自己。

这种以书为媒介的方式,让我的带领更自然,更容易深入。

实践中,感觉带团体真的很重要。从咨询师角度来说,这是一个重要的技术,是必须掌握的,在带领团体中,咨询师更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,更能够观察和反思;从来访者角度来说,较轻的困扰或心理障碍,通过参加团体就能处理,省钱、省时间,经济实惠。另外,团体适用性强,能够变形应用,如可以组织开办沙龙、读书会等。

(三)被督导心得

1、督导使我的咨询顺利走上规范之路

通过督导,我不仅强化了咨询基本功,更主要的是,督导在个人化(即个人议题对咨询的影响)和个案概念化上的指导,更是让我获益匪浅。在督导指导下,我从对个案的咨询计划、处遇方法,到具体技术的使用,都在规范的轨道上进行,从一开始的懵懵懂懂,变为后来的明晰有条理。

2、督导使我学会听懂对方在讲什么,觉察自己回应的意图是什么,以及如何带领来访者深入讨论。

开始做咨询时,我经常跟着来访者在表面的问题上绕,无法深入下去,每次经过督导后,有了更深的觉察和认识,能更深入地了解来访者在讲什么,察觉我为什么这么回应,这么回应的目的有是什么。督导老师甚至逐句带领我进行演练,真是获益匪浅。

3、督导使我知道如何学习和使用专业课程

在督导中,老师会发现我专业上的不足,会建议我补充哪些专业知识,并教我学习方法。通过督导,我在哲学观点、技术流派等理论上深化了认知,也在咨询技术、个案概念化上有了提升。专业知识和技能都得到了提高。

4、督导使我日益完善,能够发现自己的局限

老师严格、包容并充满关爱的督导,对我个案咨询中存在的问题做有针对性的指导,增进了我的自我觉察,也增加了我的信心。我原本是个感受性不太强的人,在督导带领下,通过仔细揣摩逐字稿、进行角色扮演、反复演练,感受性有了很大的提高。现在我面对个案时,能够快速感知来访者的感受,也能使咨询能够深入下去。

四、自我省思与未来改进的方向

(一)自我省思

我们常把咨询师比喻成来访者的镜子,其实,每个来访者都是咨询师的镜子,映照出咨询师所有的盲点与需要被深度看见的潜意识,提供给咨询师进一步了解自我和提升技能的契机。

1、避免完美主义

“我必须永远不能出错”,这种想法是最容易压垮我,也是我最常有的导致自我挫败的观念。虽然在理智上明白人无完人,但在情绪上,还是觉得自己不该犯错。当我尽全力要表现完美时,会耗费掉很多能量,会影响我在咨询中的感受性。我要学习有意愿去冒险、犯错,觉察自我怀疑的观念,这是成长的必经过程。

2、承认自己的有限性

不要再妄想自己可以帮上所有来访者的忙,必须诚实承认无法帮助所有人。当我能力有限无法帮助他们时,要学习何时及如何转介。然而,在“清楚个人实践的限制”与“有时要挑战限制”之间,存在着很微妙的平衡关系。

3、了解沉默

虽然沉默的意义很多,但对我而言,咨询中的几分钟沉默,仿佛会是几个小时之久。也许来访者正在思考所谈的内容,或者正在琢磨着刚才所浮现的觉察,也可能是正在等着我来引导,或只是一时之间无话可说。

在这样的时刻,来访者与咨询师可能会觉得很无聊、分心或是在想别的事;沉默可能是种沉淀;也可能是咨访双方对于更深层探索的畏惧与迟疑。沉默是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无言的沟通,需要咨询师更敏锐觉察并妥善应对。

4、处理来访者的要求

面对那些经常提出要求的来访者,我会紧张、焦虑,或急于给出答案。来访者的要求五花八门,例如希望可以谈久一些、要求增加话题次数、希望在私下的社交场合会面、希望能持续证明是关心他们的,或是告诉他们如何解决问题……我要学会的,是在咨询开始时,就让来访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期待,咨询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澄清和说明,确定界限,这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。

5、处理来访者的抗拒

面对那些非自愿、被老师、家长或长辈要求来接受咨询的来访者,最大的挑战在于建立咨访关系。

如果咨询师缺乏准备或未引出来访者的想法及感觉时,往往要面对抗拒现象。此时,咨询师要澄清保密性,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咨询的因素,则有可能会减少来访者的抗拒。

6、忍受模糊暧昧

我常常因不能立即看到成果而感到焦虑。我时不时地会自问:“我真的对来访者有助益吗?”我要学会能够容忍不知道来访者是否有进步的模糊状态,要增加自己的耐心与包容力。

7、注意自己的反移情

和来访者工作可能会影响到个人,如果咨询师没有觉察自我的个人动力,自身的弱点和反移情就会浮出表面,就可能因为受到来访者的情绪经验影响过大而陷入危险。

我还要试着学会“放下来访者”,不把他们的问题带出咨询室,尽可能在咨询时间内全然地实施专业的帮助。但在咨询室之外,必须让来访者为自己的生活及决定负起责任。如果咨询师迷失在来访者的挣扎与困惑中,就无法成为有效引导他们走出黑暗的协助者,反而会阻碍而非滋养他们的成长。

虽然我们无法完全免于反移情,或完全解决自己过去的内在冲突,但仍可具有觉察力来觉察这些事如何影响到我们的专业工作。

(二)未来发展方向

1、我深深地感到知能上的不足够,咨询师总有学不完的内容。咨询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,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,需要终生不断地学习。

2、1879计划从理论到流派,再到实务,已经是非常有体系的课程。通过实习我体会到,实务领域之下,还有细分的实务。未来,在深入学习一个流派的同时,我还需要注意这些更细微的实务内容的学习,以期成为更有效能、更专业、严谨、踏实的咨询师。

3、鉴于大众对心理咨询的陌生与误解,我希望自己可以尽一份绵薄之力,多多普及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的相关信息。敢于大胆宣传自己,宣传科学心理学,宣传专业的心理咨询,本身就是专业自信的表现。

文/陈莉娜

编/如意